搜尋此網誌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深海微生物生機盎然 海洋碳循環模式有待解開


深海微生物生機盎然 海洋碳循環模式有待解開
路透社近日報道,據科學家最新發現,在世界最大海溝、位于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00米(約36000英尺)之深的海底,即使壓力巨大、毫無光照,但生活在這里的微生物顯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馬里亞納海溝位于西太平洋,深達6000米,此前鮮為人知,以古希臘神話中的冥王哈德斯之名來命名。在這里,死去的海水植物與魚類殘骸成為各種微生物的食物來源。
科學家們認為,在如此深的海底還生存著如此多的生命物,說明作為生命體生長所必須的二氧化碳可以最終被深埋入海底,從而減緩氣候變化。
這個來自丹麥的研究團隊利用機器人在深海取樣,他們在分析了樣本之后發現,在6000米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深處,以海洋動植物殘骸為食的細菌以及其它微生物數量是過去的兩倍。
來自丹麥、蘇格蘭、格陵蘭島、德國、日本的諸多研究機構參與了此項研究,南丹麥大學的羅尼?格魯德(Ronnie Glud)是該研究的負責人,他表示:“在這種深海還有如此多的細菌生命活動,這太令人驚訝了。”
此次發現支持了此前的一個理論,即死亡的海洋植物和魚類會下落至海洋深處,形成一個對于微生物來說的“熱點區域”。此外,地震等地質活動也會通過巖漿流動將殘骸帶至海洋底部。
根據目前所知,全球海洋只有2%的部分超過了6000米深。直到現在,科學家們仍對生物能夠在如此深的海洋中存活持懷疑態度,因為這里的海水溫度只略高于零度,而且極度缺乏食物。
馬里亞納海溝比美國大峽谷要長五倍,其深度超過了高達8848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此外,海溝底部的水壓也達到了每平方英尺16000磅(約每平方厘米1125公斤)左右,這差不多相當于一頭大象站在了一雙高跟鞋里的重量。
此前在馬里亞納海溝底部也發現過生命體,但人們對其生存狀態卻所知不多,科學家投放的攝像頭還在海溝底部發現了少量類似甲殼蟲的小蝦。
格魯德認為,在深淵般的海底儲存的二氧化碳很可能比我們之前了解的要多得多。”他還表示,對于海洋循環回收和儲存二氧化碳的方式,人們還未完全了解。
該研究還發現,海洋表面的生命體在死亡之后,只有1%或2%的數量會沉落到3700米以下的深海海底,絕大多數這樣的食物來源都會在沉落之前被其他生物獲取,或者被帶到了地表。
科學家們還研究了這些生活在略高于零度環境下的微生物的基因組成。這些微生物能夠在如此深處存活,說明他們體內含有的酶或許可以應用到高壓環境中的工業生產當中,例如工業發酵以及油氣工業。(常旭旻編譯)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台灣溼地保護聯盟宜蘭辦公室成立緣起

台灣溼地保護聯盟宜蘭辦公室成立緣起
200111月,由於雙連埤地主對水域的整地行為,傷害到大部分特有或稀有的水生動植物。台灣溼地保護聯盟吳仁邦和應凱仁冒著颱風天生命危險,參與搶救,將部份水草種源運回台南官田水雉保護區收容復育。宜蘭社區大學在雙連埤事件中,整合NPO民間團體,結盟搶救,舉辦三場公共論壇,促進地主、政府與環境保育團體三方探討雙連埤三贏的策略,經二年努力,行政院農委會在20031023把雙連埤公告為重要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宜蘭縣議會編列六千一百萬元,把雙連埤徵縣有。
在雙連埤事件中,宜蘭人發現國家並無對濕地保護的具體政策和法規,是濕地被開發破壞的主因。筆者希望濕盟關懷的觸角能到達全台溼地最多的宜蘭縣,成立宜蘭分會。盼能成為公部門在宜蘭縣濕地的事件或政策上,形成夥伴關係的專業對口單位,負責關懷蘭陽濕地的永續經營維護管理與研究等事宜,並能為溼地環境教育與人工溼地推廣教學盡一份心力,幸在20046月南下向理事會報告並提出成立分會意願,獲得理監事會同意,真是宜蘭之幸。望在北宜高開通之際,蘭陽六十多處濕地,在台灣溼地保護聯盟十幾年的專業經驗引導下,結盟宜蘭在地NPO同儕,均能被善意的保留給後代子子孫孫。

建構蘭陽博物館烏石礁景觀公園濕地頭城水蓑衣生態棲地工作假期

建構蘭陽博物館烏石礁景觀公園濕地頭城水蓑衣生態棲地工作假期
 活動緣起: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宜蘭辦公室團體會員宜蘭社區大學蘭陽濕地生態社,特別在新學期開學 ,規劃民國100年Power公民行動,建構蘭陽博物館烏石港遺址頭城水蓑衣生態棲地工作假期。結合頭城國小賴擁憲老師帶領社團、人文國中小自然領域課程李光莒老師引導社團,在民國100年後的每月第一個雙週六安排「工作假期」課程的模式,以「做中學」的方式引導帶領社團參與調查記錄、規劃植栽復育施作流程、將跨社團完成採種、復育、播種、照顧、移種分享等,培養在地學子與社區生態保育觀念,協助宜蘭縣政府與蘭陽博物館將烏石礁景觀公園濕地水域建構為宜蘭原生水生植物生態博物館,提供多元生物生態功能性環境,呈現烏石礁景觀公園濕地水域在地的特色。